切刀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切刀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【新闻】市场扭曲严重粮食产业链不堪重负2雨久花

发布时间:2020-10-19 02:02:02 阅读: 来源:切刀厂家

市场扭曲严重粮食产业链不堪重负(2)

粮库顺价销售遇阻

多年来,湖南稻谷总产排名稳居全国第一,但大米加工产能和年实际加工量均只居全国五六名,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业产值甚至只排名全国15位左右。

究其原因,主要是从事稻谷加工的企业普遍感觉“不赚钱”。常德市桃源县新合作富硒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刘兴海介绍,合作社的加工企业加工100斤稻谷利润只有两块钱,还不算机器折旧和缴纳的税款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程国强表示,由于我国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,稻谷价格逐年提高,而大米价格基本保持稳定,由此带来“稻强米弱”的局面,使加工企业不愿意从粮库购粮进行生产,这也加剧了粮食的积压。

据了解,我国粮食收储企业一般对库存粮食采取顺价销售,即以收储价为基础,加上合理费用和一定利润进行销售。在目前收储价明显偏离市场的情况下,加工企业显然没有动力购买。

益阳市粮食局副局长徐铁辉告诉记者,2014年益阳市共收购托市粮28.5万吨,由于拍卖进度不理想,到目前为止,加上2013年度的托市粮,全市仓库里共有10万吨左右陈粮不能及时出仓。

不仅稻谷,小麦、玉米也是如此。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数据显示,今年6月该省第一轮临储玉米拍卖结束,玉米拍卖投放量23398吨,实际成交3000吨,成交率仅为12.82%。

“在利润的驱动下,许多贸易商、粮食加工企业更愿意采购国外低价粮,相应减少对国内粮食的采购,带来的后果是粮食从地里收上来,不能进入加工环节,只好存在粮库里,越积越多。”北大荒(600598)米业集团御绿制米有限公司经理刘艳秋说。

粮食是不是多了

专家认为,现在部分产粮大省出现新一轮卖粮难,既有进口激增的因素、顺价销售销不出去的因素,也有我国粮食连连增产的因素。

程国强说,这些年我国粮食增产最主要是玉米增产。“近10年,玉米产量年均增长5.2%,10年累计增长65%。10年前我国玉米年产1.3亿吨,现在2.15亿吨。10年前玉米产量没有稻谷多,现在则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。”

与此相对应,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长,10年累计增加45%。同期小麦播种面积增加12%,水稻增加7%,其他杂粮作物,如国内市场需要的杂豆、荞麦等小品种,播种面积则减少了25%,加之大豆面积大幅减少,腾出来的土地大都种了玉米。

玉米面积和产量的大幅增长是不断的政策性提价的结果。“现在如果把东北的玉米拉到广州口岸,跟国外的玉米拉到广州口岸相比,差价在每吨七八百块钱,要是没有关税配额的管理,国外玉米将在顷刻间淹没国内市场。”程国强说。

据了解,我国对玉米、小麦、大米等主粮进口实行配额管理,但其他不少小的粮食品种并没有进口限制。正因为如此,在国内玉米价格畸高的情况下,国际替代粮进口迅速增加。如去年高粱和饲料大麦的进口量都超过了500万吨,前者增长3倍,后者也翻了一番。

而与此同时,我国玉米库存一亿数千万吨,相当于前几年一年的产量。程国强说,我们不需要所有粮食都靠自己生产,一是资源环境承载不了,二是从粮食安全的角度看,也没有必要。

黑龙江齐齐哈尔市的一家粮食收储企业 粮食支持政策面临困局

我国自2004年开始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,其后又启动临时收储政策。这些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,是我国粮食连连增产、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保障。然而随着国内种粮成本快速上涨,政策性收购价节节攀升,粮价越来越偏离市场,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。

粮食库存告警,秋粮收储“压力山大”

必要的库存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,但如今库存粮食销售不畅,各地库存普遍爆满,新粮下来往哪里放,成了一个棘手的难题。

记者从黑龙江省粮食部门获悉,2014~2015年粮食收购年度,该省粮食收购量和政策性粮食收购量再创历史新高,库存大幅增加,全省库存爆满,安全储粮形势严峻。

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齐齐哈尔直属库,14万吨的仓容已经没有一点空余。为了多装粮食,库内还建起了多个露天储粮的钢结构“千吨囤”和房式仓。记者了解到,中储粮黑龙江分公司的64个库点早已“粮满仓”,很多直属库的仓容甚至前几年就饱和了。

不仅中储粮的直属库,黑龙江省的427户地方国有粮库也满仓。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胜利粮库有限公司的院内,砖混仓、房式仓、“千吨囤”等各式储粮设施都有,4万多吨的存粮创下了这个粮库的库存新高。

一些粮食系统干部介绍,当前安全储粮任务很重,“千吨囤”短期储粮还行,长期储存由于上层隔热条件不行,粮食品质可能会出现变化。露天储粮还容易出现火灾,中储粮林甸直属库大火、海林直属库火灾都是发生在露天储粮设施。

另一个粮食大省吉林情况同样如此。

“估计今年吉林玉米产量至少3000万吨,而我们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目前已经没有空余仓容,加上租库收购人员有限、委托收购风险隐患多,大量积压的粮食将可能出现管不了、管不好的问题。”中储粮吉林分公司购销计划处处长宋海河说。

宋海河告诉记者,目前中储粮吉林分公司有2430万吨粮食露天储存,露天货位多达4万余个,特别是有的库点利用非标准仓储粮,缺少机械通风、电子检温等功能,极易出现粮堆发热、结露、生虫、生霉甚至坏粮情况,还有的企业消防、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
市场扭曲严重,粮食产业链不堪重负

正是夜里11点多的时候,车间里灯火通明,机器隆隆,一袋袋面粉从流水线上源源不断地下来;到了白天,偌大的厂房却空旷安静,只有不多的装卸工在忙着搬运货物——这是记者前不久在河南永城市天顺祥面粉有限公司见到的奇怪一幕。

该公司副总经理赵凤梅介绍,自今年6月实行阶梯电价以后,早上8点到10点、晚上10点到12点电价6毛多,夜里12点到早8点是3毛多,其余时间是1块多。“不同时段电价差别很大,为了节省开支,面粉生产只能选择白天休息、夜间生产的模式。”

作为河南省传统产粮大县,永城面粉加工企业集中。2005年10月,还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“中国面粉城”称号,目前面粉年产能达到150万吨。然而记者采访发现,在连年托市收购助推形成的“麦强粉弱”格局下,当地面粉行业正进入“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”。

金源面粉集团总经理孟涛告诉记者,启动托市收购政策以来,小麦价格从2006年的每斤0.68元涨至现在的1.18元,几乎翻了一番。与此同时,50斤包装的面粉价格从50元仅仅上涨到70元。一边是只涨不跌的原粮价格,一边是起伏不定、行情走弱的成品市场,夹缝中喘息的面粉加工业早已进入“刀片利润”时代。

“即使好点的企业,利润率也只在1%至3%之间,而且这点利润全部来自副产品——用于做饲料的麸皮,面粉生产只够保本。”孟涛说,“随着饲料加工用大麦和高粱替代麸皮,今年以来麸皮价格也从每斤1.1元一路下跌到了5毛多,面粉行业的日子更加难过了。”

面粉行业如此,大米、玉米加工业同样如此。随着托市收购价的提升,我国玉米、小麦、稻谷等粮食价格普遍比国际市场贵40%到50%,业内人士指出,这个政策虽然稳住了农民种粮积极性这一头,但对整个粮食行业和市场生态带来越来越大的负面影响。

记者在吉林省的松原市、榆树市、四平市等地了解到,当地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“亏损但生产着”,由于停工将面临设备老化、市场丢失等问题,部分实力较强的企业“咬牙”生产,在停产、半停产边缘徘徊。

嘉吉生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肖非说:“2014年企业亏损2800万美元,原料成本高失去竞争优势。省内很多加工企业都已停产。”嘉吉生化和中粮生化(000930)是两家坚持生产的企业,但吉林省粮食局调控处处长王涛告诉记者,位于榆树市的中粮生化也已准备停产,因为每月近千万元的损失已经无法承受。

云南治帕金森的专科医院哪家好

湖北武汉白内障医院

云南治不育医院

温州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